青马“智”声:雷锋精神与AI志愿共绘人文科技新图景
为持续传承弘扬雷锋精神,304am永利集团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与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先锋姿态开启了一场跨时空对话。2025年3月21日,以“智汇志愿,AI向未来”为主题的第一期青马论谈在同辉楼706教室内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暴,来自不同专业的56名同学用红色精神传承与数字技术谱写了一首人文社科创新发展的交响曲。
【双线叙事激活历史回响】
活动伊始,主持人通过双线叙事的两则视频揭开序幕:一则展现雷锋用津贴为陌生大娘购票的温暖往事,一帧呈现AI翻译助手跨越语言鸿沟的科技图景。在虚实交错的时空对话中,同学们用便利贴拼贴出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图谱”——从传统的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到数字化时代的精准服务、技术赋能。
【科学技术擘画精神蓝图】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同学们表示“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仍是当今社会需要践行和发扬的精神,这些精神已在同学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在头脑风暴环节,同学们勾勒出AI志愿服务的多维场景:语言障碍者通过智能终端获得即时翻译,应急志愿者借助AI导航系统直抵救援现场。一名同学表示,“我们可以利用AI分析不同人群的兴趣和行为数据,制作个性化的雷锋精神宣传内容,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同时开发基于AI的教育应用,为学生提供关于雷锋精神的互动式学习体验,如智能问答、故事讲解、案例分析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雷锋精神。”
【科技沙盘赋能志愿服务】
随后,主持人以“结合自身的志愿服务经历思考当下的学生能为发扬雷锋精神做些什么”的现实问题引发同学们积极参与探讨,指出“在思想上要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行动上参与志愿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在生活中要关心他人,倡导文明风尚”等结论。同时,AI技术与志愿服务结合虽能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服务范围,但由于技术应用的复杂性,志愿者培训的难度上升,也会同步带来数据隐私隐患,技术依赖风险和情感交流缺乏问题,而最终提出“科技向善”需以人文关怀为基石的观点。
【写给未来的明信片】
最后,同学们在便利贴上写下对雷锋精神的未来展望,写着“雷锋精神,未来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而AI技术也将助力雷锋精神在实际中更广泛的展现。”。当便利贴上写满对雷锋的隔空寄语,这场思辨之旅最终回归现实维度:在数字化浪潮中,真正的志愿服务始终需要赤子之心与人性温度。正如有同学在感言中所说:“AI是翅膀,初心才是灵魂,这才是科技向善的真谛。”
当暮色浸染窗棂,这场关于传统与未来的对话暂告段落。但大屏上持续跳动的“AI志愿指数”实时数据流,正预示着一次全新的精神长征已然启程——在这里,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让善意流动得更远的河床;传统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照亮创新航路的永恒灯塔。
图:陈坤 文:陈湖燕、徐萍
一审:叶明 史萌
二审:任秋菊
三审:周昌洪